一篇文章读懂医生集团的法律尴尬
标签:医生,医疗法律,医院顾问1306 发布时间:2018-01-19
医生集团模式虽然正在成为医生们转型、创业的重要方向,但其在注册、经营等方面的“合法性”却仍然面临尴尬。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这个名词在现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中无对应的法律规定。
一、工商注册尴尬
医生集团,Medical group,又称“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是由多个医生集团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
另外,医生集团在工商注册方面存在很多限制,由于含“集团”二字,一般人会认为是办集团公司,工商部门会要求申请人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申报,但这显然是医生集团达不到的。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工商部门是不允许以“医生集团”的名义注册公司名称的。国内第一家体制外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透露,2014年7月他创立医生集团时,“医生集团”这几个字就未能获准注册,因此他注册的公司名称是“张强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医生集团现在已经获得多个地方的工商行政部门认可,可以顺利进行注册。
2016年3月8日,“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在深圳成功注册,并获得营业执照。这是中国第一张带有“医生集团”字号的工商执照。
二、经营范围尴尬
虽然在注册环节获得了“通关”,但医生集团在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一项,仍然存在尴尬:据悉,目前医生集团在工商管理登记的经营范围,只能从事医疗管理,医疗咨询、医疗技术研发等经营活动,而诊疗活动作为医生的本职工作,在经营范围内被明确禁止,“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这意味着,医生集团在法律意义上只是一个医生管理公司,不能接受医生注册,没法独立开展医疗服务。
而医生集团之所以不能从事诊疗服务,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因此只能采取与其他医院合作而开展业务:包括将集团的医生注册在合作医院,将病人带往合作医院实施诊断与治疗。
三、医生集团要不要取得单独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结算方面,医生集团也无资格向病人收费,只能以咨询费名义与合作医疗机构分成。
律师表示,从法务角度来讲,医生集团只要拿到工商执照就已经是商事主体,即便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可以通过与医院合作的方式来开展业务。
因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是医生集团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拥有这个许可证,可以让医生集团的发展更顺利。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有利于购买医疗责任险;
2、有利于体制外市场化运营;
3、有利于增加医生吸引力(医生可以成为该医生集团的医疗合伙人或股东;也可以受雇于该医生集团);
4、有利于打通医保(《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申请医保的基本条件)
四、医生集团对患者的赔偿责任如何承担?
不同组织架构下的医生集团,在患者赔偿上存在三种方式:
(一)合伙制的医生集团
律师认为,医疗作为高度专业性、独立性的行业,最适合医生集团的架构是合伙制。
合伙制意味着,如果医生集团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先由合伙财产来承担。而如果合伙财产不足,则由全体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生集团中的A医生造成了医疗过失,合伙财产不足,会把B医生的房子、车子拿来变卖。”余怀生这样解释道。
(二)特殊的普通合伙
相比普通合伙形式下,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责任承担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57条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而对于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害,各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三)公司制
公司以资产为限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股东以出资承担责任。
五、医生集团合伙注意事项
1、“干股”的问题
为了吸引专业人才(如技术负责人或者很牛的儿科医生),有的医生集团会向人才给出一定的“干股”(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创始人要注意保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借鉴“同股不同权”的方式。
2、“股权代持”的问题
有的医生不舍得离开公立医院的职位或者有其他顾虑,会选择股权代持,法律会保护医生对股权的所有权,但表决权也是需要间接委托解决的,这当中是存在风险的。
3、股权激励的问题
律师表示,医生集团如果采用合伙模式,在员工股权激励方面要谨慎,不要拍脑袋决定。对于股权激励的员工,最好是要设置好激励条件,比如业务员业务拓展任务完成就获得股权激励,否则没有,做到有激励、有限制。
对于员工激励的股权份额,余怀生建议维持在10%~15%之间,不要超过20%,否则容易导致高层流失。
4、预留股权
律师建议,医生集团可以预留一部分股权,以备后期吸引人才。他认为,医生集团可以预留15%~20%股权给后来的牛人。否则,如果到后期让原有持股员工从股份中切出一定比例的股权,会影响员工心态。、
——
文章来源于网络